忆刘先生、江余叔二位恩师
文/贾俊峰
小时候,经常听年龄长的老人说起大队知青院医疗站和赤脚医生的故事,至今让人满满的回忆那个年代的师德情操,治病救人的高尚风范,也是我立志学医为人治病的启蒙之程!
记得在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家,突然听外婆说她经常失眠,头晕,不想吃饭。妈妈那时候二十多岁不到三十来岁的样子,她备好架子车把二舅叫来,二舅那时候年轻,把外婆背到架子车上,拉起架子车,一会儿到了大队医疗站。刘先生认真的询问外婆的病情,仔细的给外婆号完脉,说外婆是贫血,然后开了三付中药和三天的吊针,划价三天的中药和吊针一共才花了伍元贰角肆分!
回头看他们几个人泛黄的老照片,布满了岁月的痕迹,那是他们的分工示意图,刘先生是医疗站的站长,大舅舅是卫生员,江余叔是调剂员。
印象中的江余叔正在药柜子跟前蹬碾槽碾药,当时我非常好奇,幼稚的问起江余叔你在干啥?江余叔非常和蔼的说,叔在碾药,说完话便去给外婆去抓药,江余叔边抓药边说,这中药是归脾汤,治疗头晕失眠……
再回头看到旁边的玻璃“整容镜”上的红色字迹的标语,清晰的写着毛主席语录:“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便打开了我心灵的窗户,学医为人治病救人……
瞬间几十年很快过去了,岁月无言,时间不语,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前行,碾压了美好的过去,人却斑迹点点……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经历了风霜雨雪,途经一朵花儿的绽放,又途经花儿的凋落……
流年时光的感动,回眸芳华悄逝,回忆走过的路,见过的人,说过的话,是一幅古老的经典相册,是斑斓的美好回忆,那个时代的毛主席语录至今是反复吟唱的经典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时常翻开这部古老的经典相册时,刘先生和江余叔已远离人间多年了,但他们的高尚风格和师德情怀至今令人刻骨铭心!
舅舅是一名共产党员,曾经当过生产队的队长,他的健在,令我倍加尊重,每当见到舅舅的时候,更加坚定的充实了我医病救人的永恒信念!
人生从妙龄步入青春时期,顺逐踏入青少年,最后被流水般的时光推到老年时期!人呐,一代又一代,一程有一程,不断的取舍,不断的失去……
站在时光流逝的浪潮,任风儿缠绕心头的记忆,任记爬满儿童时的多少故事,难以忘记的故事来自于心潮澎湃,如同涌泉在流淌……
记忆中挥手告别的身影,转身就是天涯何处寻恩师!回眸那个时代的故事,犹如一场雨,来了又去,仿佛溅起的浪花,潮起潮落,一波又一波,时光无情,人却情深似海!
如果时光能回到青少年时期,想携带一缕春风,穿过人间烟雨,欣赏人间纯真的情怀,书写人间最朴实的诗卷!
时光却悄然无声的改变了人类,加快了人们前行的步伐,往事难追,时光难留!
作者简介:贾俊峰,男,澄城县人,笔名:毫峰。出生于1977年8月,中共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澄城县作家协会会员。在行医的职业生涯中,善思勤写,钟情于文学写作,双手贤织于热忱的生活情感。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