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常明光

在唐代大诗人李贺故里——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往东十华里,有一个千年传统村落——常家古村。村庄居住着460余户2000多个村民。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风景秀丽,村里至今还保存有文昌阁、防空洞、古碑、古庙、古井、古寨墙、古窑洞、古代刀类、越调戏具、常家祠堂、荣凤御医影壁……这些文物古迹彰显了常家古村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每年清明时节,全省各地的常氏宗亲都会聚集古村祠堂寻根祭祖,研讨历史文化,畅谈民族发展。而常学智先生就是这些活动的主要发起者、组织者。多年来,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号召,带领近十万望族宗亲树家风,传家训,续家谱,立家规,深入挖掘家族历史文化,努力促进文化强国的建设。




常学智已过古稀之年,高挑的个子,双目炯炯有神,谈及家族历史和传统文化,总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他是常氏历史文化研究的倡导者,是河南常氏四君望族字辈统一、族谱一体化的传承人。
常先生是“老三届”高中生,1970年7月参加商业工作,曾先后任三乡乡供销社秘书 ,宜阳县百货公司业务办公室办事员。1982年至1993年任宜阳县纺织品公司韩城乡批发部主任。1993年因身体原因在家疗养休息。


常老先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从事家族工作,研究传统文化。他在中华姓氏历史文化研究活动中深深的感触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华夏文明,家国同构。中国姓氏表明了一个人的家族系统和血缘关系,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契入口。沿着姓氏起源、姓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姓氏和姓氏文化的社会功能,可以使我们从中认识到姓氏文化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994年,常学智先生和常家古村老前辈一起在组织修复常氏祠堂的同时,研究传统文化,编续古村常氏字辈,使古村常氏从始祖到如今辈份有序,长幼不乱。常学智在组织编写常氏字辈歌诀时,尊崇孔孟儒学,坚持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经过十几个人一周多的推敲斟酌,几经修改,形成了古村常(shang)氏字派歌诀的最终版:思时天大以从文, 然伯世继之克修。好学明善乐宗德, 弘志惠奂斐成海。仁贤寿延仝朝璀,正伦祥瑞永瑜鑫。兴起隆钦庆高魁……显而易见,古村常氏字派歌诀是对联模式,有上联与下联之分,使用的是周礼拜祖祭祀。在修续字派歌诀事项方面更有严格要求。所谓字辈,也就是长辈为后辈人起的名字或代号,长辈不能把话说完,题语上半句,留语下半句,让后世人对接,这也说明常姓根深叶茂,生生不息,百代兴旺,万世流芳。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作为宜阳县古村常氏文化理事会会长,常学智积极带领青年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物古迹,他除了组织族人集资20余万元修缮了古村常氏祠堂,编排、统一了君卿公后裔的字辈,还不断组织形式多样的大型祭祖活动。他曾组织村民隆重举办了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庆典暨古村抗战大捷纪念碑落成典礼:他多次组织古村越调戏排练演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组织村民四处搜集文物,建成了古村民俗博物馆。他积极协调指导,促使河南省常氏产业链洛阳古村行的大型文化活动圆满完成。二十多年来,常学智还按照先辈人的提议,不断寻找古村常氏失散人口,经历了千辛万苦,失散人口已经基本找回,初步实现了一万余人的家族大团圆大团结。






大雁南飞是因为头雁先飞,万马奔腾是因为头马先奔。常学智作为河南常氏四君望族的文化传承人、常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虽年迈体弱,疾病缠身,但是仍然心系家族大业,全身心投入历史文化的探索。他曾说服家人,出售自家小麦和粉条,筹集资金一万多元,带领族人顶风冒雨、跋山涉水、四处奔波,克服了种种困难,多次到洛阳市的涧西、伊滨、栾川、嵩县、洛宁、宜阳、汝阳、伊川;三门峡市的城区、卢氏、灵宝、渑池;南阳市的内乡报事滩等地寻根问祖、拜访宗亲,商议纂续家谱,实现四君望族字辈统一、族谱总序一体化。由于老先生和族人的共同努力,现在这个具有近十万人口的河南常氏四君望族历史渊源、祖系脉胳、族人居住地、宗亲人口、古今名人、各祖系现存老家谱等情况已经基本清晰。二0一八年洛阳市的宜阳、伊川、嵩县、汝阳、洛宁,三门峡市的灵宝、卢氏,南阳市的内乡等地宗亲在栾川县隆重举行了常氏四君望族历史文化研讨会,为家族历史文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常氏续谱泰斗常润泰的全力支持和影响下,常学智积极组织,主持和参与主持了2019年、2022年分别在洛阳市宜阳古村、三门峡市卢氏南苏村举办的清明节祭祖大典暨姓氏历史文化研讨会,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研究的热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廪实修家谱,盛世祭先祖。常学智多次在清明祭祖大典上指出,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历史文献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与文明。家谱可以使人们对祖先历史前有所稽,后有所考。追随祖先踪迹,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争取和创造更大的光荣。
时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腾飞,文化复兴 ,国泰民安。根据政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为了继承先祖遗志,光大先人美德, 拜谒先灵,祈求福荫,承前启后,激励后昆,使族人更加团结,更加和谐,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中成为一方表率,常学智老人以常润泰、常宾泰、常毓瑛编写的《常氏宗谱序》为基础,深入洛阳、南阳、三门峡等地考察汇总,反复征求族人意见,于2020年12月与常明光、常素寰、常乐杰三位宗亲共同编写了《河南常氏四君望族宗谱序》。从2022年开始,常学智又与常明光、常万现、常智超、常洪涛、常学锋、常念文等人积极组织洛阳的宜阳、嵩县、洛宁,南阳的内乡等地的君卿公族人编续《君卿公后裔族谱》。他首先带头义捐了2000元,平时一有空闲时间就开着三轮车四处宣传发动,目前族人捐款热情高涨,家谱编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有望2006年初稿闻世。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常学智老先生牢记领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教诲,正和族人们一道认真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
常明光,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宜阳一高退休教师,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王岭村常家凹人。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中华慈孝文化践行优秀模范,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其业绩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星耀教坛》、《九都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