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从那里来 将到那里去
我们居住的地球从那里来的?很多科学家进行探索并提出几种假说。但都不能自圆其说,有的前后矛盾,有的瑕疵庇露,经不起考证。
我从1971年起,自学地质、地貌、矿物学,后来涉及到地震、天文、古生物等学科。原本是找矿给家乡人致富,进而发现了地震的机制和宇宙演化的规律,提出《从考古学的角度分析天体引力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的观点,进一步计算出某地区发生地震的次数、时间、震级。发现了地学方面的十一个大现象,解决了世界科学前沿的十六大难题,被世界大多数同行赞赏和支持(多种媒体报道、国家两任地震局长的接见、吸收为国家地震学会会员、多人来信来电)。其中之一就是,解释了地球从那里来到那里去的问题。
在约52亿前的某一天,太阳在银河系运转中,受到某个星球的碰撞,发生了大爆炸,爆炸飞起的高温液态物质,在高速的抛射中形成自转球体。由于球体大小和受力不一样,飞的远近也不一样,在推力减少和星体向前公转力平衡后,靠相互引力围绕太阳公转。因公转的力支撑星球悬浮在空中,不然就会掉入无底深渊,地球公转一周为940000000公里。这些太阳系的球体有9个,就是大家平常称的九大行星,行星中有66颗卫星和众多的小行星,其中有我们居住的地球。
它们同一母体,同一生日,同一类化学元素,在各自的演化中,捕获空间物质的不同而形成差别。通过实验得知,任何物质抛出后都能进行旋转,星球也不例外,被抛出的旋转功能形成了星球的自转,转一圈为一天。自转力来自于运动,公转力来自爆炸力产生的推力,推力逐步减少,星球随之回归。和人造卫星上天,绕地球飞行一段时间回落的道理一样。 地球原是一个高温液态的球体(从太阳分离后),通过高速旋转变成椭圆形状,在运动中物以类聚。各种物质的离合,放出气体和水分,并对地球表面进行冷却,从而形成了地壳,出现了水圈和气圈。由于环境条件的适应,就产生了形状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距今约300万年左右。 地球再有57亿年就回到太阳上去,和母体太阳经热熔化合成为一体。再经过若干岁月,太阳热源消失变成红巨星,受其它银河系行星捕获而消失,或受其它行星碰撞,再度分裂。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但只能有一种方式。此前太阳系中各个的行星和地球都是一个下场,先后到太阳上去熔化而消失。 这个学说是瞎说吗?否,不是。是根据考古发现的证据,经多角度分析计算的,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公转一圈,椭圆轨道要稍微缩短、自转速度略微降低、地核发电量减少、地磁也随着减少。这几种变化很慢很小,在几千年内才有差毫。如珊瑚化石的年轮圈数,可以证明地球公转的圈在缩小,现在一年是365天6 时13分53秒,上古时不同时期的一年有386、425、441、475等天。
现在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每一年的时间在减少,我们已感受到温度在增高、冰川在融化,极端天气增多,动植物在变异等,这些都是地球的离心力缩小(推力),向心力加大(引力)的缘故。(计算方式略) 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没有计算机,我为了计算一连串的数据,曾打坏2个算盘,演了三麻袋的稿纸,算出地球消亡的年代,还有57亿年。经过四十年的检验,并受到世界同行的肯定,我把这个结果正式公布于众,使大家心中有数,不要再相信最近传言的地球末日。
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时间长着呢!面对57亿年后地球的毁灭,既不悲观,又勇于探讨,寻找出路,过好我们的生活。 如有不相信此观点的人,望参看《天体引力和地震的关系》、《卢化南先生对地学的突出贡献》、《地球毁灭人类将去那里》、《荒漠化向我们走来》、《感慨地球》等文章,可以全面了解该文章的意义。
济源市文物局:卢化南
2012年7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