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为省直管市的内幕
济源为省直管市以来,由于干群齐心努力,奋勇拼搏,境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市区面积急剧扩张,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
在发展中的同时,干部队伍级别也随着提升,厅、地、县、处、科级干部人数倍增,工资待遇丰厚,办公条件改善。经过在济源缎炼考验,上升的有王铁、铁代生、赵素萍等优秀干部多人。和其它县市相比悬差很大,想攀而不相及,这得益于济源由县级市,转换为省直管市体制的变化。
由于当时市委领导,洞察形势,尊重民意,冒风险,冲破主管市的围堵封锁。在体制转变的白炽化关键时刻,文化糸统的卢化南先生,心急如焚,和我们不断议论,思考办法。结果是奋不顾身,冲到困难前沿,以一个公民的身份,经原市委书记高文焕等人批准,给时任的国务院李鹏总理写了《济源晋升地级市的建议》的信,起了一定作用。事隔3月,济源为省直辖市延生了。
后来济源班子在一段时间内政见不一,高文焕、刘培中调离济源。新来的领导不知其中情况,这虽然是一封小信,但它的作用可达到千军万马和万金跑关系的作用。时间已过17年了,卢化南先生虽然不提当年勇的事件,但我们知道情况的人还在,这是从古到今唯一经领导批准的上访信件。
现在我们在享受美好日子的同时,要传告知后人,不要忘记历史,感谢文广局领导培养一位德才兼备、博学多识的人才,为济源争了光、立了功、做出了特殊工贡献。还要尊重卢化南先生这位奇人,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促使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
黄河三峡景区:田孝建 邓方乐 陈好学
2012.8.6
附信原文:
济源晋升地级市的建议
李鹏总理:您好!
近几年来,济源人民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很大成绩,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
济源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是连接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北面环太行、王屋山,黄河从南穿过,中间是平原。境内山区平原各占一半,山区资源丰富,有煤炭、水、林、铝矾土、铁矿等。平原交通方便,焦枝、侯月铁路、207国冶炼厂、耐火厂、钢铁厂、玻璃厂等的一大批企业;农业上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济源是历史名城,夏朝曾建都于此、是愚公移山的发生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有省级文保单位11处,国家级旅游区2处(王屋山、九里沟),有近代抗日根据地(王屋、杜八联、大河里),刘邓、陈谢大军均从济源境内过黄河,挺进中原,解放全中国。现在济源市周边有国家重点工程(小浪底大坝、沁北电厂、吉利化纤厂),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内陆热点。
为了把周边地区带动起来,形成一个凝聚中心,变成开发西北的过渡地带,济源人民热情高、干劲大,经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市区已发展30平方公里,框架结构已经拉开,具备了中等城市规模,晋升地级市的条件已经成熟。目前,济源的发展和焦作市的管理体制已不很适应,经常出现争议和纠纷,严重制约着济源的发展,迫切需要去掉“一层婆婆”的束缚,直接受省政府的领导,发挥优势和激发干劲,我和济源人民迫切希望济源晋升为地级市,望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河南省济源文物保管所职工:卢化南
1996年2月5日
注:该信经市委领导批准,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寄去,事隔3个月,济源脱离焦作,由省直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