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韵东方》国际艺术巡展,应时而生,旨在扬中华文化之风采,展东方艺术之韵味。中华大地,文脉相承,艺术之花,历久弥新。书法、绘画、雕塑、陶瓷……种种艺术形式,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民族风情,彰显着中华文化在艺术领域的非凡造诣。
艺海泛舟寻古韵,东方风华展新篇。我们诚邀全球艺术爱好者,共襄盛举,一同领略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艺术共鸣。让我们以艺术为媒,促进文化交流,让中华文化之光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让《艺韵东方》成为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

笔墨丹青绘盛世,中华文化耀五洲。中华文化博览| 《艺韵东方》国际艺术书画巡展,本期推荐:姜自华
姜自华,作为深耕艺术领域的资深大家,以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诠释,在当代艺术领域树立了一座独特的丰碑。他的艺术实践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文化精神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智慧与人文情怀。
姜自华的作品巧妙融合古典美学与现代艺术,赋予深刻的思想性与文化厚度,每一幅作品都是对文化根脉的探寻与艺术边界的超越。其书画风格独树一帜,笔墨间流淌着浓郁的东方意蕴,既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深邃厚重,又赋予了现代审美的灵动与张力,堪称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的典范。
姜自华翔的艺术成就,不仅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更为世界艺术舞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姜自华1966年2月16日生。湖北黄石山水灵秀飘逸。养育着一颗诗心。13岁开始写作立志,1986年发表作品,1992年出版诗集,2002年创办《大姜作文》,摘取了中国艺术开派巨匠勋章。
耻辱中长大,骂声中成长。3岁时仰望冉冉红日,思考太阳与自我运动的关系。刚上小学一年级,父亲握住我的手教我写2,反复实践,父一松手,我便偏偏坚持歪理写成了3,似乎这样好看些,父大为震怒,多年后仍耿耿于怀。赞叹我与猪比就差一条尾巴了。恼怒之下还发出豪言壮语:长江没有盖子,为什么不跳江?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高一近视看不清黑板,一道化学题不会,老师也一脸严肃认真的鼓励我跳江自尽。可惜我7岁就会游泳,就是跳海也见不了阎王爷的面啊!万万想不到30年后我从化学教材中,异类通远发现了文学的机密。
难忘1978年9月1日,新入初一的同学忙忙碌碌洗刷墙面,我随口说了一句:“应该从上往下泼。”话音落地,陈丽云老师的眼睛盯住了我,消息传开了,成绩平平至始至终稳坐前排,如此隆重的礼遇,仿佛我是一个奇才,我大惑不解倍感羞愧。生活平地起波澜,不久期中考试,作文10分钟内一气呵成,老师朗读语气抑扬顿挫娓娓动听。下班后步行来我家,向我父亲报喜。父亲先前听到的全是告状词,听见喜讯,惊诧不已目瞪口呆,待反应过来后,误以为是老师的热嘲热讽。见老师一脸真诚,事后更是自言自语,百思不得其解。
挥手之间,就到了1981年的秋天。唉,我一下子就成了一名高中生。看不清黑板,想象力的野马四处飞奔。后来,索性看起了《作家谈创作》写起了散文。从小感受到了鄙视的目光,试图点亮心中的那盏明灯,来个丑小鸭变小鸟。就在一门桐厂一楼,昏暗的路灯下,读完了一本《心理学研究》兴奋不已拍书叫绝。联系自我思绪万千热血澎湃,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坚守自我,一口气写完了千字的议论文——《谈记忆力》。作文本下放了,梦想就躺在课桌上,自信满满地打开了金色的梦。两男生长颈鹿一般,将头伸过来。批语简直像把血淋淋的刀,鲜血似的评语硕大:是你写的吗?问号更大,犹如五雷轰顶,一男生哈哈笑,另一位拍手称快。似乎与哲学有擦肩而过的缘份,瞬间大悟大喜,几乎要仰天大笑了,心理学背后有哲学家的背影,这是少年更上一层楼,两位恩师真是一正一反绝不雷同啊!
时光像朗读一篇短文,我听到了1982年春天的欢笑。上午,老师分析完唐代诗人的名篇,下课铃声突然骤响。后排的大个子,情不能忍发出惊叹:“写得真好,写得真好啊!”佩服古人已失去了自我,双膝发软快要下跪,那表情似乎要令我陪他一起跪下,方才对得起诗人的千古名句。我漫不经心看了他一眼,应了一句:“这不算什么……” “什么,不算什么!”他愤怒得快要跳高了,稍候,他品出了省略号后面的余味,发愤不平地宣布:“将来,你连扫地都不配。”
手中无诗,腰杆不硬,暗暗发誓,写作是多么的快乐,万万不可失去自我,五体投地地跪下!青春期最令我欢欣鼓舞的事情是我收到了南京《青春》杂志社的退稿信,日日与文学形影不离19岁写的两首诗歌,1986年发表后产生了小小的反响。当初那期刊物,投稿人数高达了30万。那年我23岁诗胆包天,竟孤单一人闯入大名鼎鼎评论家的房间,他身边坐着他的两个得意的诗人。开门论诗,捧起诗稿向先生请教,先生阅后思索了一下,问:“你是哪个学校的老师?”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工厂的工人。”聊了几句后,他再次发问:“你是哪个学校的老师?”我照实回答,结果闹了个不欢而散。
感觉到了自己知识面的狭窄。1987年的元月,便自费进湖北师范学院学习汉语言。第二年的夏天,来了位年轻的老师,教我们《写作教程》,他大约长我10余岁,衣着简朴身材偏高,英俊洒脱语速稍快,举手投足间透出书香气息。我将新写的诗作,向先生投石问路,先生当时没有回答我。一周后见到了先生,同学风速围住了老师。先生掂量着一把卡片,突然西方的哲学家,一个接一个地向我扑了过来。先生呼唤着大师的大名,仿佛邀请大师们,与我一起共聚精神的大餐。完毕便沉思不语……
之后,先生上课至始至终用一双火热的眼晴注视着我。那里面有山,有海,有万丈豪情的冲天巨浪。先生仿佛用目光与我交心,预示我的前方有惊天的骇浪,有万丈的悬崖绝壁,需有踏平刀山火海的勇气,方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无声胜有声啊!先生引导学生的范例堪称世界一绝!而傻里傻气的我,却不知先生姓氏名谁!
1988年的春节又不约而至,天空半阴半晴。3名同学来我家拜年,接着又去了另一位同学家。见面后,他们迅速搬出了方桌,兴高采烈地搓起了麻将。我立在一旁像根傻乎乎的木桩子,呆立一会儿,便悄无声息溜回家,闭门苦读。突然门被撞开了,同学见此书景,不发一言愤然而去。我依然没事一般,继续我的文学大餐。而今我已步入暮年,反思写作路上,独来独往的我,所作出的举不胜举的荒唐之举,现今也只好报一声长叹了。
已出版专刊专集11本,国家世界级收藏册近150部,捧回国际奖杯16座。曾含泪放弃与李白汇编成集,作品已与萨士比亚、普希金、泰戈尔、苏东坡、旦丁等中外名家荣登大雅之堂,书法作品入编《巴黎奥运艺术展》、《中美英馆藏级艺术家》、《世界顶级收藏》珍藏册中。
2024年获联合国科教文等组织领发的:国际艺术节金鹰奖、联合国文化与和平使者勋章、国际艺术最具影响力人物奖及联合国外交艺术顾问聘书;获联合国安理会等组织领发的:国际诗书画艺术节最佳创艺奖、一带一路最佳艺术之星、国际艺术领袖人物、一带一路和平艺术家勋章;2025年6月摘取了联合国科教文等组织领发的:世界艺术终身成就奖、国际金牌艺术家奖牌及世界级艺术博士高级职称证书。






















